Entries have opened for the 2026 Commonwealth Short Story Prize Read more

如何放下忧虑,爱上你故事的翻译

Arunava Sinha explains how he captures the meaning, rhythm and emotion of a story in a new language.

Posted on 23/09/2025
By Arunava Sinha

亲爱的作者,你刚刚用所选的语言写了一篇故事。这语言应该是你生活中的语言。现在,你以这个语言撰写的故事将被译成另一个语言。这个语言也许和你生活中的语言没有太多相似之处。因为译成的语言从起源到语法、基调到结构都不同,翻译的故事可能也完全变了个样。

另外还有阅读翻译作品的读者。这个读者也许来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因此他们对你觉得原文读者理应熟知的文化符号和知识很有可能一概不知。不管译者是如何细心地将源语言中的字句译成这全新的语言,你或许还是会犹疑:原文所隐含的元素是否已被译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紧张是必然的。

作为一名译者,我了解你的忧虑。我也有自己的担忧。当我将一篇原是孟加拉文的故事译成英文时,我也十分紧张:我是不是能够将这篇用我生活中的语言(故事的源语言不仅是我用于书写或阅读的语言)撰写的故事清清楚楚地译成另一个语言?此外, 我也得考虑应该译成哪种英文:我是该将故事译成我熟悉并且独有的英文表达方式,还是选择译成读者所习惯的英文?

我最大的烦恼不在于找寻两种不同语言中的相等词句。说的更明白点:有时候我译成的语言里根本没有相等于源语言的精确词句。话虽如此,如果我拆解该词汇或短句,还是可以传达其含义的。如果必要的话,我也可以加上语境让词汇或短句更易理解。这种大家通常指为“隐性润饰”的方法将句子的原意自然且巧妙地融入文体中,不但保持原文的语气,也避免看似脚注。

有些译者选择不翻译这些字句,为的是想让读者明白,这些保留的原文字句代表了译成的新语言所无法同等传达的体验或知识。这种方法会制造读者和陌生概念之间的距离,所以关键点在于产生的距离不应该改变原来的阅读体验。

我在翻译时最先考虑的是故事的源语言和其标准版本的关系:这标准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看得懂并能够轻易理解的版本?这篇故事使用语言的方式是否与众不同?是否富有实验性质?是否尝试标新立异?是否使用特别的语域?我尽力确保自己在译文中使用的语言和其标准版本保有相同的关系,既是跟标准版的目标语言有着相同的关系。如果我改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话,我翻译的故事就会失去很多原文的精髓。

接下来我会思考读者阅读原文时有着怎样的阅读体验?读者会轻松阅读整篇故事吗?或者作者有意让读者停顿思考一下他们刚刚读到的某个段落?我会尽力在译文中复制和原文相同的阅读体验。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译者本身还未将故事译成另一个语言之前是如何阅读该故事的。这是个复杂且棘手的问题。我的翻译实践注重的不单单只是运用一种方式去阅读一篇故事,而是让自己的译文能够以万种角度、万种方式去阅读,就像原文也可以被如此阅读一样。我的想法是,不要缩小选项数量,而是保留它们,甚至于在某些情况下,加上比现有选项更多的选择可能性。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译文不应该给予读者幻觉,让读者觉得该译文中的语言就是故事的原本语言。虽然如此,我也不会刻意将译成的英文加以扭曲,以提醒读者这故事的源语言不是英文。事实上,故事的源语言拥有不同的音符,而作者就是用这些音符来谱写作品的,像音乐家谱写乐章一样。翻译则是译者使用同一套音符谱写乐曲但使用的乐器不同。译者会照着这个新乐器的规格“弹奏乐曲”,但不会竭尽所能让自己弹出来的曲子听起来跟原本的一模一样。

总的来说,亲爱的作者,你的故事不仅是你文字的词典定义;也需要考虑到以上的其他元素,因为这所有的元素都合起来构成一篇故事。译文虽然永远都不会和你写的原文完全一样(那是因为新的语言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注入了新生命的翻译版本还是能够跟你的原文一样地多姿多彩、充满生命力的。

信任你的译者。


黄诗惠译

开始 收件 英联邦短篇小说奖即日起接受 作品 提交, 2025年11月1日截止。参赛作品可用中文创作

这里免费提交作品。